巍巍交城山,叠嶂苍翠;汩汩文峪河,蜿蜒曲折。山水交城的灵秀之气,自古便是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,如今,更孕育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“新章”。
这“新章”,写在62%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里,写在25个老旧小区的改造焕新中,写在7个美丽乡村的文旅“出圈”间。其背后,是创新驱动下的产业“智”变,是民生导向下的幸福实景,是农文旅深度融合下的乡村振兴。
当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,交城县正以吕梁市20件大事要事为纲,以“转型引领蹚出新路、挺进全省第一方阵”为蓝图,循着这份山水底色,在产业升级、民生提质、农文旅融合的实践中,落下坚实笔触。
淬炼
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产业跃迁
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升级,产业升级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。交城县2025年以破竹之势,全力推进95个重点项目建设,为传统产业注入智能、绿色的新内涵,完成一场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精彩跃迁。
2014年,交城县义望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“液态炉渣直接制取矿渣棉工艺技术”获得了冶金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,成为国内首家以铁合金废渣热装生产矿棉企业。2024年,该公司建成投产国内第一条热态渣再利用年产10万吨无机纤维密度板材项目生产线,实现全产业链充分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,创新性地将废渣转化效率提升至98%以上,彻底改写了传统工业固废处理的技术瓶颈,进一步推动了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落地。2025年7月,该公司自主研发的“矿棉无机纤维板”新产品通过了权威鉴定,填补了国内利用热态渣直接生产无机纤维的空白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“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,新工艺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62%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降幅超90%,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义铁建材板块的绿色、低碳、节能、环保运行。”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旭东表示,公司已通过CNAS认证,实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认,有力保障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。
展开剩余78%这场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产业跃迁,并非义望铁合金的独舞,而是一场在交城县委、县政府精心营造的创新生态中进行的“集体淬炼”。交城县精准施策,通过设置“潮汐窗口”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专窗等举措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让企业心无旁骛搞创新、谋发展。
在这片沃土上,山西利虎集团青耀技术玻璃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也成果丰硕,不仅成功研发出氛围天窗、HUD玻璃等高端产品,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,更通过这些创新成果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。以该公司研发的调光玻璃为例,其可根据外界光线自动调节透明度——不通电呈雾状,通电则变透明,广泛应用于高端汽车和智能建筑领域,市场前景广阔。
从义望铁合金的“绿色之炼”到利虎青耀的“技术之炼”,再到全县域的创新生态之炼,交城产业的蜕变之路清晰可见。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厂制造,而是以创新为火、以政策为釜、以市场为炉的一次全面“淬炼”。其结果,是炼就了更具韧性的产业筋骨,更绿色的发展底色,以及更强劲的经济动能,为交城挺进全省第一方阵提供了最坚实的产业支撑。
织锦
从“安居”到“优居”的幸福升级
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,是创造高品质生活。交城县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“民生清单”转化为百姓身边的“幸福账单”,以“织锦”般的精细功夫,在老旧小区、千家万户、广袤乡村之间,绣出一幅从“有的住”到“住得好”、从“基础民生”到“品质生活”的幸福图景。
曾经斑驳脱落的外墙被粉刷一新,坑洼的道路变得平坦整洁,杂乱如蜘蛛网般的管线全部规整有序。在交城县工商小区,最让居民感到幸福的,是楼外新加装的那部电梯。“真的没想到能圆了电梯梦!”家住4楼的安润香感慨道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上下楼梯对她而言是不小的负担,如今政府支持加装电梯,让她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惠民政策的“暖心”。
交城县工商小区并非是个例。交城县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,2025年逐步实施25个老旧小区改造。县住建局携手街道、社区组建专项工作小组,开展“地毯式”调研,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中遇到的设计图纸与实际不符等问题,采取现场办公、专项研讨等措施,确保改造工作高效推进、群众满意。从“脏乱差”到“净畅美”,老小区的重焕新生,织就了宜居梦想的第一根线。
与此同时,另一根温暖的线,正通过有线信号,织入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。“以前每年都得交电视费,现在免费了,能看的节目特别多,画面也很清晰,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了。”学府苑居民郭爱宏开心地告诉记者。“居民免费收看有线电视”是交城县2025年“五件民生实事”之一。自政策落地以来,交城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网络中心全力推进,对传输机房进行高清化升级改造,实现108套数字节目高清传输。荧屏上跃动的不只是高清画面,更是“看得见”的民生温度。
民生“织锦”,既要织靓城市,也要织暖乡村。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,织的则是民生保障最基础的底线。在夏家营镇义望村,新铺设的2747米主管道、1149米的支干管和3座新建阀井,让村里的“水脉”重获新生。“以前主管道老化,年年修,年年漏,现在水清了,也放心了。”村民杨阿姨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交城县水利局利用中央及省级资金,对5个重点乡镇及集中供水工程18处点位完成管网更新、设备更换、蓄水池防渗等靶向维修;投入县级资金,启动10处老旧设施更新改造工程,全方位筑牢农村饮水安全根基,让汩汩“放心水”润泽万家。
除此之外,新建停车场7个、新增停车位243个、新装电动汽车充电桩125个、扶残助残等一件件民生实事,正从纸面落到地面。最终,织就的是一幅“优居”的锦绣画卷,它让幸福的定义变得更加具体、更加可感,也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交城百姓。
着墨
从“风景”到“前景”的乡村赋能
山水交城的灵秀,从不止于静态的风景。交城县以农文旅融合为笔,为美丽乡村精心“着墨”,绘就了一幅产业兴、百姓富、生态美的振兴画卷。
在庞泉沟镇阳坡村的恒温大棚里,村民宋大爷俯身仔细查看着菌棒,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,一朵朵雪白的木耳长势十分喜人。“承包这5个棚,一年能收六七茬,一个棚净挣一两万。守着家门口的青山绿水,咱也端上了‘生态金饭碗’。”宋大爷朴实的话语,道出了交城县将“山水风景”转化为“致富前景”的最生动实践。
宋大爷的故事,是交城县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个缩影。在这片山水间,这样“靠山吃山”却又突破传统路径的致富图景,正随着农文旅融合的深度推进,在更多美丽乡村铺展开来。
在吕梁市集中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战略指引下,交城县7个美丽乡村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,每一处都藏着“景”与“文”交织的魅力:
——走进古老的磁窑村,在陶艺师傅的指导下,孩子们揉泥、拉坯、捏塑……在这里,他们不仅可以体验陶瓷的制作过程,还可以学习陶瓷文化,了解磁窑村久远的历史。除此之外,村里还引进木雕、玉雕、树皮画等非遗,打造了多元文化同频共振的文化产业集聚地;
——在野则河村的农耕文化园,随处可见的烂漫山花,简洁朴素的乡间小院,别有韵味的农村景致,让游客悠闲惬意。人们在这里体验农事活动,品尝地道美味,感受乡村生活的出繁入静。烧烤营地上袅袅的人间烟火气,与一间间乡土味十足的民宿,给往来游客留下了一段难忘的故乡记忆;
——“平常忙于工作,趁假期和家人一起逛花海,玩漂流,住民宿,打卡各个旅游景点,感觉这个地方亲近大自然,乡村体验感十足。”这是游客在代家庄村的真实感受。代家庄村依托“隐庐民宿”打造庞泉沟旅游线路上集乡村观光、住宿采摘于一体的市民休闲驿站,成为当下众多市民放松身心的首要选择;
……
无论是磁窑村让非遗“活”起来的文化传承、野则河村让乡愁“留”下来的农耕体验,还是代家庄村让自然“近”起来的休闲度假,交城县的美丽乡村,早已跳出“单一观景”的传统模式,把自然之景与人文底蕴相融合,让每一次乡村之旅都成为“见风景、品文化、享生活”的立体体验。而这份藏在山水村落里的独特魅力,需要让更多人看见。为此,交城县评选出12名“文旅星推官”,聚焦本土乡村旅游、景区景点、非遗、特色美食四大领域,让交城的特色文旅资源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。“这里不是简单的山水画卷,而是一本承载着革命烽火与乡村蝶变的厚重典籍……”通过他们的讲述,让东社村的红色历史、庞泉沟的生态奇观、交城山的优质物产,不再“养在深山人未识”,而是变成游客向往的“诗与远方”。
山水无言,却见证着每一次蝶变;新章未尽,更承载着无限希望。当更多创新成果在这里落地,更多民生福祉在这里兑现,更多乡村故事在这里绽放,“一城山水”必将孕育出更厚重的底蕴、更蓬勃的生机,让每一页新章,都成为交城人幸福生活的注脚,成为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典范。
本版文字:冀美丽 张娟娟 王敏
来 源:山西日报
发布于:山西省鼎合网配资-个人配资平台-中国配资官网-炒股杠杆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