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网7月30日讯(记者 彭瑶)7月25日前,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“官宣”。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,要指导各地尽快细化工作方案,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,确保按时足额拨付。要加强动态监测评估,科学核算办园成本,统筹好公办、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,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、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政策衔接和兜底保障。
会议指出,要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、财力状况等因素,坚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则,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,提升办园质量水平。要加强学前教育监督管理,严格落实监管责任,规范办园行为,切实守护好在园儿童身心健康。
入园难、入园贵问题逐步缓解
2010年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》,要求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,努力构建覆盖城乡、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,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、有质量的学前教育。
2021年,九部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》,提出到2025年,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%以上,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%以上,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%以上。
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,我国已实施4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,逐步缓解入园难、入园贵等问题。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,2024年,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2.00%。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83.99万人。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3283.19万人,占全国在园幼儿的91.61%。全国共有学前教育专任教师283.19万人,专任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比例94.56%。
今年1月,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印发,明确“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”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。”6月1日正式实施的学前教育法中规定,“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”。
多位教育界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,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将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育儿压力,缓解生育焦虑,有助于低收入家庭子女等群体入学,促进教育公平。同时,鉴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,分步骤、差异化地有序推行才更符合现实情况。
多地探索学前免费教育
目前,幼儿园收费项目主要包含保育教育费(以下简称“保教费”)和餐费,寄宿制幼儿园可能包含住宿费,收费标准因地区、类型和等级有所不同。
北京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。
此前,已有多地探索学前免费政策。
2011年,陕西宣布对学前一年教育实行“一免一补”。“一免”指免除所有公办、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幼儿(学前班、幼儿园大班)保教费,“一补”指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,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、残疾幼儿、孤儿补助生活费,一年按250天计算,每生每天3元。同时,免除烈士子女、残疾儿童和孤儿的保教费。
2013年,江苏明确提出,要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省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教育,南京率先试点。次年,南京出台政策,凡符合免费条件的大班幼儿,每生每月减免保育教育费600元,保育教育费收费低于免费标准的大班幼儿,按实际收费标准全额减免,差额资金优先用于减免幼儿伙食费。
2022年,合肥市“十四五”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,对残疾学生实行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全免费教育。2023年,广东省江门市教育局等九部门关于印发《江门市“十四五”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》,强调落实残疾儿童免费接受学前教育制度。
2024年印发的《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》指出,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认定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、孤儿、残疾儿童,按照年生均4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,在此基础上,对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园幼儿,按照年生均600元标准补助保教费,生活补助费资金由市县统筹解决,保教费补助资金由省财政负担。幼儿园从事业收入中提取3%—5%的经费,用于减免收费、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,具体比例由各地确定。
今年两会期间,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,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,切实把普及普惠、教育布局和教师队伍做扎实,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工作做准备。
学前教育免费将覆盖哪些年龄段和群体?涵盖哪些幼儿园?哪些地区先行实施?经费如何落实?如何保障幼儿园保教质量?……从“普惠”到“免费”,目前,有关方案还待各地进一步细化,将政策实惠真正落到民生实处。
编审:魏婧 王月博
鼎合网配资-个人配资平台-中国配资官网-炒股杠杆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